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阵地覆盖城乡,一项项歌舞表演、非遗活动丰富多彩,一场场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演出精彩呈现……近年来,全南县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聚焦文明“有声、有形、有礼、有范、有家、有魂”,培育“理润全南、艺润桃江、文润城乡”三大品牌,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形成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城乡文明互促互融新路径,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打好攻坚战,阵地共建“强筋骨”
“今唱全南不寻常,整个县城大变样,手捧美酒把歌唱,文明新风正气扬……”夜幕降临,全南县陂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八一合唱团团长李秀清自创的客家山歌在夜空中悠扬回荡,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是全南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化全域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该县创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串联整合区域内教育、文化等各类资源,完善“文明培育+积分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将各类活动纳入文明实践矩阵,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圈”,推动文明之“家”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南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8个,延伸文明实践点9个。
如何让文明由“无形”变“有形”?全南县一体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单位五大创建提升行动,打造“一村一品”志愿服务、“全宝慧姐之家”等品牌,实施城市能级提升项目38个,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市容环境改善,促进全县文明建设全域推进、整体提升,让文明“看得见,摸得着”。2023年度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数测评中,全南县排名第六。
奏好和弦乐,城乡联动“修内功”
近日,走进全南县社迳乡新风礼堂,一场“红色宣讲”正在举行,退役军人曾志坚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融入快板表演,鲜活感和趣味性十足。“宣讲用的调子和土话很接地气,我们听得懂,也记得住。”塔下村村民钟晓华竖起大拇指点赞。
成立百姓宣讲队伍是全南县推进全域文明建设的又一探索。该县挖掘培育一批乡贤能人,壮大“理润全南”宣讲队伍,组建“1+10+N”宣讲矩阵,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理论宣讲格局,并针对不同群体探索创新手段,采取“理论+文艺”“理论+方言”等宣讲形式,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基层宣讲,让文明之声“传”入千家万户,“走”进人们心坎。今年以来,全南县开展各类宣讲11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2万余人次。
如何让传统文化“老树发新芽”?全南县盘活沉睡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客家擂茶、香火龙等非遗资源,加大雅溪古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推进社迳乡老屋村等红色名村建设,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打造6条“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带,筑牢文明之魂,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滋养新时代文明实践。
唱好新风曲,文明培育“富脑袋”
日前,家住龙源坝镇雅溪村的新婚夫妻陈涛、李文敏因低彩礼结婚而被村里人津津乐道,他们俩喜事简办,婚礼上没有烦琐的仪式,只有简朴而温馨的承诺。“彩礼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共同经营好这个小家庭。”李文敏说。
如今,喜事新办简办在全南正成为一种文明新风尚。全南县聚焦文明有“礼”,打造新风礼堂11个,集礼堂、讲堂、宴席等多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操办红白事宴席提供场地和服务;成立“喜事管家”队伍,覆盖全县97个村(社区),常态化上门开展婚姻服务;出台婚嫁新风尚家庭礼遇政策,给予创业就业、健康体检等8方面优惠待遇,释放正向激励效应,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树典型,立标杆,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全南县创新道德评议会制度,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持续发掘一批先进典型和身边好人,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同时,该县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组织好人模范走上讲台舞台,让群众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榜样可学。截至目前,全南县选树培育婚事新办“好公婆”等典型40个,共有“中国好人”3人、“江西好人”6人、“赣州好人”46人。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