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开展2020年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推出理论宣传、图书捐赠、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章贡区开展“书香伴你成长,知识伴你同行”活动,以农家书屋为载体传播文明新风……连日来,赣州市各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党的理论宣传,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自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赣州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建设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倡导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仅半年时间就建成了191个市级试点实践站,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万余场。寻乌县被中宣部确定为10个重点联系县(市、区)之一。
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赣州市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致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 盘活阵地全覆盖
“我们经常会来这里,有时参加活动,有时聊天、下棋、看书报。”在寻乌县文峰乡双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天都有很多村民聚集在此,或参加活动,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娱乐。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卫生室、妇女儿童之家、文化广场等各类阵地整合建设,最大程度利用了现有阵地资源,方便了群众的需求。目前,寻乌县建成“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社会治理”综合体73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785个。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赣州市充分整合党的基层阵地资源,从前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三合一”融合建设,扩大到“1+N”模式,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相对整合场所设施,务实整合人员力量,有效整合资金项目,最大程度发挥阵地资源效能。
市文明办副主任刘万春介绍,综合体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务实管用原则,整合综治中心、统战之家、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爱心超市、文化广场、村史馆、“四点半”课堂、居家养老服务站、孝老食堂、卫生服务室、青年之家、妇女驿站、青年民兵之家、科普驿站等基层阵地,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圈。在布局分散或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设立实践点,有条件的扶贫车间、产业基地等设立实践基地,构建一站多点多基地格局。
同时,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界限,优化功能分区,拓展一室多用功能,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便民服务等工作平台,使“综合体”成为面向群众的综合服务窗口。
创新形式 理论宣讲接地气
10月31日,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文明办共同组建的赣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走进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采用演、看、读、讲、唱、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举措。近年来,赣州市着力建强理论宣讲队伍,拓宽理论传播渠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线上+线下”阵地,加快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融通联动,打造理论传播网络矩阵。发挥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村史馆、祠堂等阵地功能,打造群众身边的理论宣讲小舞台。开展“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理论宣讲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才有生命力。赣州市创新理论传播形式,组建文艺轻骑兵,以歌曲、舞蹈、快板、采茶戏等形式送理论下基层,发挥“村村通”广播作用,录制播放红色歌曲、红色故事,民生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通过“微广播”“天天播报”等形式推送。找准与群众产生共鸣的契合点,选取百姓身边的人和事,用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领人们向上向善。
移风易俗 引领文明新风尚
在上犹县五指峰乡鹅形村,一场充满喜庆和浪漫的“零彩礼”婚礼正在举行。“我们结婚不要彩礼,感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汗水去争取。”新娘梁丽娜说。
鹅形村党支部书记赖光椿介绍,鹅形村把村民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等规定纳入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积极倡导新风尚,重点控制天价彩礼、豪华婚礼、高档酒席,避免盲目攀比,用村规民约规范约束群众行为。“统一了红白好事标准,各家都是按需办事,铺张浪费的现象减少了,村里的攀比之风大大改善。”赖光椿说。
这是赣州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群众风貌的一个缩影。刘万春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赣州市大力倡导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诚信建设、垃圾分类等文明素质引导行动;持续开展高价彩礼、不孝敬老人、农村赌博、迷信活动、“三沿六区”乱埋乱葬、非法传教等专项整治;完善村规民约,将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环境脏乱差、不孝敬老人、缠访闹访等不文明行为纳入约束内容。
11月6日,章贡区沙河镇河头村新时代文化广场开展了“文艺轻骑兵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以文艺表演、草根明星宣讲、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乡风吹入百姓心中。精彩的歌舞表演、寓教于乐的小品,为村民们送上“文化大餐”。草根明星宣讲员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关于乡风文明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动员大家以文明之花筑振兴之路。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赣州市组织文化科技卫生“常下乡”,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下基层等活动,常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常性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乡村广场舞大赛、丰收节、乡村春晚等文体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使群众愿意来、愿意看、愿意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同时,定期开展文化文艺、劳动技能、科学技术、传统技艺等培训,培养一批群众身边的工作队伍;支持组建民间剧团、巾帼文艺宣传队等,鼓励民间文艺爱好者开展文化活动。
志愿服务 “四单”模式更精准
近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基因传承专业志愿服务队,来到象湖镇敬老院开展红色文化进乡村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讲红色故事、读红色家书、唱红色歌曲等丰富多彩的演绎,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这是瑞金市依托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派单系统平台,通过互动“点单上菜”式志愿服务功能,提供的志愿服务活动。瑞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群众通过“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小程序进行“点单”,瑞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据不同需求“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后,线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结束后,由群众进行满意度“评单”,真正做到点单派单整套工作闭环。
在瑞金市,5.7万余名志愿者化身“外卖小哥”,为群众跑腿缴电费或到乡村开展志愿活动等,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对应的志愿服务。真正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自点单派单平台试运行以来,该市已完成点单派单900余次,在全省8个试点县中,评单数位列第一,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赣州市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常态,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形成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成立了15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伍,将市级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为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和工作指导。在实践中心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库、志愿服务项目库、人才库,因时因地因事灵活创设志愿服务项目,每月制定活动指南,所、站细化活动,打造特色品牌。(记者 钟清兰)
江西志愿服务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志愿服务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志愿服务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志愿服务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志愿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